Yu Han Lien Instagram – 在水豚工讀生裡
邀請到我很喜歡的作者寫序
美夢成真的開心
每次看內心都很激動
我要記錄下來
大聲的和大家分享
我愛的作家
水晶與光
柯裕棻(作家)
認識連俞涵是二○一六年的事了。那是個多人聚會的場合,她來的時候已經是黃昏。門一拉開,外面暮色像海那麼深,她走進來帶著秋夜的皎潔月光,素淨沒有雜質,眼神清澈,皮膚白皙幾乎透明。她穿著非常寬大的洋裝(書裡解釋了她穿大洋裝的理由,很有趣),感覺是來自異時空的發光體。由於她看上去太純太精緻,像冰雪結晶異於常理的美,剛開始跟她講話時我有點屏息,怕一不小心她就融了。
後來跟她非常熟,聊各種事,漸漸明白她那種懾人的純淨光感除了容貌清麗之外,也來自於個性簡潔、乾脆和爽朗。她性格裡有些矛盾並存的特質,但她協調得行雲流水。比如她外顯極含蓄柔婉,但其實個性有點像野放的山羌(書中提到的車技老師也看出了她的潛質)。又如她不太講話,冷靜像一塊水晶礦石,講到喜歡的事情時又滿心熱烈、額頭發光,像一隻蝴蝶振翅幾乎捲起颶風。又或者,她對世事俗物的情感很真切踏實(書裡寫到朋友、片場的貓狗、鳥雀、植物土壤,她都非常珍視),但她似乎沒有執念。
關於放下執念這一點,她在書裡談了很多。我發現這是演員必須及早學會的功課。看過「入戲」和「此身」這兩輯的文章之後特別能明白,正因為她坦然接受變異,所以時時刻刻都清淡隨和。演戲是個不停流轉的職業,而且經常活在他人的審視和評價裡,拍過的戲即使自己覺得沒演好,也無法再重演了,「就像無法改變的前世」。因此只能活著每一個當下,「順著時間之流」,「接受這一路上的一切」。
俞涵在這本書中對於作為一個演員究竟意味著什麼,會遇見怎樣的困難,在情緒和體能上經歷何種考驗,有很多省悟。演員需要有相當柔軟而且容易合作的性格,不斷將自己的精神交付在他人的故事裡,長時間與龐大的製作團隊一起勞動,和各種人共同完成作品。這需要上善若水的特質,但也要有水晶似的堅實的靈魂核心,才不致受到干擾或迷失自我。挫折和磨練的確難以吞嚥,但成功與成名也需要足夠的修鍊才能怡然承接。
工作之外她也不曾停止生命路徑的探索,她對新事物無所懼怕,常常興高采烈全心投入陌生的領域。有時候傳訊息給她,看回訊發現她正在往高山湖的登山途中。在她家聚會,她忽然兩眼一亮,拿出自己捏的藍釉碗做茶泡飯給大家,碗色如星空,綠茶、碎梅、海苔和白芝麻,一碗飯也美得像水彩畫。演《茶金》時她學會泡茶,之後我們就經常喝到絕好的烏龍。有次她的客廳堆滿成綑的細銅線,非常驚人,原來她正在學銅線編織,而且編的是懸吊式的大型藝術物件,像眼淚也像雲,籠著燈光非常夢幻。
我經常疑惑她怎麼這麼有活力,怎麼都不累?她說親手做出食物或實物,讓她感到忘我的平靜和快樂。她非常容易專心,即使滿屋子的人吵鬧吃喝,她也能在角落靜靜處理工作事務,如同一隻不為喧囂所動的貓(書中她解釋了在眾人之間默默工作的心境)。她對於自己正在做以及想要做的事都仔細想過,許多事她在心裡過一遍,就能有取捨,而且對於捨去的那些,她也是真心尊重的。
有陣子我過得支離破碎,幾乎被責任和情緒壓垮了。某天午後和幾個朋友在她家,我心神混亂得連到底在煩惱些什麼都講不清楚。但是她馬上理解了,跟我講了她外婆的事,又講了她生長的小城故事。這些故事有水晶一般清涼的安定力,非常平靜,不說教,有不流於俗的領悟。這簡直是魔法精靈的特效藥,我的惱火緩緩退去,心裡揪著的灼苦也淡了。她特別善於以簡單的文句傳達複雜的感受,書中「如常」輯裡有好幾篇寫人世起伏和快樂的體悟,單單只是讀著就可以領略那些難以言喻的寧靜時刻。
我特別喜歡她寫滑雪〈為什麼在這裡〉的結尾。日本教練對她說:「學會停下來,才能活命,跌倒也是停下來的方法之一,重點是:停止,而不是速度,慢下來才能safe your life。」俞涵把這句話寫在明信片上寄給她自己:「提醒後來的我,以及未來每一個,不知不覺把自己帶往大風雪中的我。」這是多麼聰明的領悟,我相信她會安度任何風雪,而且必能看見絕塵的峰巔。
展覽空間/ @theflowart.co | Posted on 22/Apr/2025 14:44:53